更新時間:2019-01-04, 來源:科情智庫微信公眾號
實驗動物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條件資源和重要手段,其建設和創新發展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擬在介紹實驗動物資源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國際和國內實驗動物資源建設和發展現狀,嘗試為我國實驗動物資源建設和創新發展提供參考性建議。
實驗動物資源建設的重要意義
人與動物有許多基本特性是相同的。實驗動物成為支撐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重要資源。如非人靈長類的腦在生命科學研究方面是對人腦研究的關鍵實驗動物和腦疾病機理和治療方法研究最好的模型動物。實驗動物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研究和醫學實驗室研究,是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醫學的更緊密銜接的重要紐帶。
醫學史上許多重大成就的發現都依賴于動物實驗。一些生理學知識的獲得以及外科手術技能的提高,多數來源于動物實驗。動物實驗能夠有效降低人類用藥的副作用和傷害,被用來證明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已經頒布了9項化學品魚類(斑馬魚)毒性檢測標準。近年來,很多生物制藥企業將轉基因動物應用于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發和生產,用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投資風險。
國際和國內實驗動物資源發展趨勢
從世界范圍看,生物醫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數量和種類都有明顯變化。全球的實驗動物使用數量從20世紀初到現在,經歷了急劇上升,逐步下降,趨于平穩的過程。從使用種類上看,嚙齒類實驗動物仍然是生物醫學研究中的主要使用動物(占70%以上),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的需要和動物保護的更廣泛關注,模式生物、養殖畜禽、野生動物、水生動物實驗動物化研究與開發利用日益受到重視。同時,實驗動物研究的強度和力度持續加強,基因修飾動物和免疫缺陷動物越來越多的用于人類多基因復雜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和新藥研發等科學研究。動物使用由一般常規動物逐步轉向更多地利用遺傳修飾動物和各種模型的使用。一些先進發達國家通過強化實驗動物和動物模型的保存利用與創新技術發展,促進實驗動物資源的多樣化和集成發展。
我國實驗動物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發展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國內第一個實驗動物屏障設施建立。隨著實驗動物資源的發展,實驗動物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為加強實驗動物的統一管理和質量控制,我國實行實驗動物的行政許可證制度并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體系。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的支持下,常規實驗動物(如大鼠、小鼠、犬等)得到快速發展,實驗動物供求關系較為平衡,截止到2017年底,我國實驗動物資源品種、品系達到4700余種(包括遺傳修飾動物),自主研發了一些新的實驗動物品種,形成了多物種、多層次的實驗動物新資源;創建了上千種基因修飾動物模型,相關技術得到快速發展。我國通過建立嚙齒類、犬類、兔類、非人靈長類、魚類等實驗動物資源(種子)中心,推動實驗動物資源引種、保種、供種(資源共享)和資源研發,推行資源的共享服務政策,服務科研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力不斷提升,成為資源共享的重要載體。
我國實驗動物建設與發展的建議
面對科技創新需求的不斷提升,對實驗動物資源下一步建設和創新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法制化和標準化建設
推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盡快進入立法程序,完善配套的部門法規和規章制度;繼續加強推進行政許可證制度的實施,強化實驗動物的統一管理;開展產品質量檢測新技術和評價方法研究,進一步完善實驗動物檢測方法;開展實驗動物高風險指標(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傳染病病原體)的風險評估,建立質量監督檢測制度和檢測結果公開制度;開展能夠對實驗動物生產、運輸和使用全過程實施監控的追溯體系研究,實現實驗動物生產、使用信息的即時統計和量化分析。
二是加強實驗動物資源的保存利用與共享體系建設
強化實驗動物資源建設與開放共享政策措施的實施,定期開展全國實驗動物資源專項調查;建設國家級種子資源庫,統一部署實驗動物種質資源引種、保種和供種(共享)基地建設;加強動物模型資源的開發和保存,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物模型,開展動物模型保存技術研究,實現與國際發展水平接軌;建立國家實驗動物資源信息化服務平臺,建立開放的信息化系統,促進實驗動物資源的開放共享和利用。
三是加強實驗動物和相關創新技術發展
針對具有重要應用潛質和我國優勢資源的動物,應用前沿生物技術和動物培育技術,部署開展資源動物實驗動物化、遺傳育種、資源保存和標準化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實驗動物新品種(品系);開展能夠體現人類多基因復雜系統疾病特征的基因修飾動物模型的研究,推動人類重大疾病和個性化治療的人源化嚙齒類動物模型和人源代腫瘤細胞動物模型的研發。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