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的Barry Marshall教授,應邀做客“協和大師講堂”,在協和壹號禮堂做了題為“Helicobacter:History,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的學術報告。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彭小忠主持本次活動。院校內三百余名師生聆聽講座。
彭小忠所長首先介紹了Marshall教授的研究經歷。1982年,Marshall教授在皇家佩思醫院與Robin Warren共同發現并證實幽門螺桿菌是造成大多數消化性潰瘍和慢性活動性胃炎的原因,因此獲得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Marshall教授在報告中生動講述了自己以身試菌、發現幽門螺桿菌可以感染健康的人并引發胃炎、胃癌等疾病的經歷。Marshall教授還剖析了中國的幽門螺桿菌的現狀及成因。同時指出,在目前的幾種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方案中,精準檢測和選擇能夠降低耐藥性的抗生素是關鍵。
Marshall教授的報告幽默風趣、由淺入深,既回首過去歷史經驗,又探討未來前沿問題,獲得了在場聽眾的熱烈反響。現場學生們積極踴躍與Marshall教授交流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學術問題。
報告當天,在動研所專家和工作人員陪同下,Marshall教授還先后參觀協和醫學院的院史館、學術會堂、仰敬雕塑群、和九號院建筑群。Marshall教授對協和的發展史產生濃厚的興趣。雙方對未來的科研合作進行深入討論。
供稿: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文字:動研所科技發展處
圖片:動研所所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