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種全球性的特發性疾病,病變部位累及回腸、直 腸、結腸。 IBD 在臨床早期就開始出現癥狀,包括腹部不適、腹瀉、便血、發熱、乏力和體重減輕。 IBD 的診斷是通過 相關的臨床表現、內窺鏡檢查結果和病變組織標本的組織病理學特征進行綜合評價。 生物制劑、口服皮質類固醇、 水楊酸鹽和手術是 IBD 的主要常規治療方法。 近年來在闡明 IBD 的發病機理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在臨床實 踐中認為是遺傳易感性、環境因素和腸道黏膜屏障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從而導致異常的氧化應激、自噬及黏膜免 疫反應。
本文對遺傳與環境因素、腸黏膜屏障功能、氧化應激、自噬功能異常和適應性免疫反應各方面研究進展進 行簡要歸納和闡述,為進一步研發治療手段及改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
閱讀原文:關于炎癥性腸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