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將G0代普通型Wistar大鼠篩選并傳代,分別得到低氧敏感型和低氧耐受型G1代大鼠,初步探討G1代大鼠和普通型大鼠的低氧敏感性差異。
方法 取20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作為G0代,置于氧濃度控制系統中,記錄G0代大鼠在3%氧氣體積分數下從放入至瀕死的時間(即耐低氧時間)。挑選耐低氧時間最短的30只大鼠(雌雄各半)進行交配傳代,得到G1代低氧敏感型大鼠;挑選耐低氧時間最長的30只大鼠(雌雄各半)進行交配傳代,得到G1代低氧耐受型大鼠。另取24只普通型Wistar大鼠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和模型對照組,每組12只(雌雄各半)??瞻讓φ战M大鼠置于常氧環境,模型對照組大鼠、G1代低氧敏感型大鼠(即G1敏感組)和G1代低氧耐受型大鼠(即G1耐受組)一同置入低壓低氧實驗艙(模擬海拔5 000 m環境),12 h后檢測或觀察血氣、血常規、血生化、病理切片和低氧相關基因等指標,比較4組動物的低氧敏感性差異。
結果 與G0代普通型大鼠相比,G1代耐受型大鼠的耐低氧時間顯著延長(P<0.01)。相比于模型對照組,G1耐受組大鼠的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tO2)顯著升高(P<0.05);G1敏感組大鼠的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rophil,NEUT)、血紅蛋白濃度(hemoglobin,HGB)、紅細胞比容(hematocrit,HCT)、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LT)和肌酐(creatinine,Cr)水平顯著升高(P<0.05或P<0.01),實際碳酸氫鹽(actual bicarbonate,AB)含量顯著降低(P<0.05),腦系數和肺系數顯著升高(P<0.05)。此外,病理切片結果顯示模型對照組、G1敏感組和G1耐受組大鼠的腦組織和肺組織均受到明顯損傷,且3組大鼠腦組織中低氧誘導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基因的表達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
結論 相比普通型大鼠,G1代低氧敏感型/耐受型大鼠表現出良好的低氧敏感/耐受性狀趨勢,但仍需通過不斷近交篩選傳代來純化并穩固性狀。
閱讀原文:低氧敏感和低氧耐受型Wistar大鼠篩選及其G1代的低氧敏感性初探.pdf
美鳳力借多年的大動物經驗,堅持以“務實求真”為宗旨,累計為4000多家客戶提供品質大動物臨床前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動物試驗、臨床培訓、組織病理、大動物試驗、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科研課題等...
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 17312606166 ,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