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渝北區稅務人員到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重慶伊諾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宣傳稅費優惠政策。郭睿攝
4月26日,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辦公廳聯合印發《2022年助力小微市場主體發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共同為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企業提供服務,為“專精特新”等重點企業賦能助力。重慶有11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六、中西部首位。重慶稅務部門通過釋放稅費紅利,實施“一戶一策”等精細服務等,力撐“專精特新”企業減負,快步前行。
稅惠政策減負,釋放創新活力
“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靈魂。近年來,減稅降費支持科技創新的導向更加突出、力度持續加大,推動重慶中小企業走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在產業的細分領域里尋求突破、搶占先機。
從2006年初創到2021年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重慶輝虎催化劑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余敏秀很感慨:“一項項技術突破,都伴隨著國家對創新的支持,其中稅收優惠是‘大頭’。”
她算了一筆政策支持賬:2021年以來,公司獲得墊江縣經信委和科技局項目補助資金、園區研發補助金等各類資金支持達182.3萬元。稅收優惠則更多,近三年,公司稅費減免從每年188萬元上升到582萬元,今年4月,還因留抵退稅新政策,拿到退稅款686萬元。
政策減負省下的錢,成為了該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的資金。近三年,該公司研發投入從每年1260萬元上升到2924萬元。堅持研發換來一系列創新成果--該公司成功攻克了原子態貴金屬定點負載、顆粒捕集與再生等技術難關;研發出國內領先的汽油車國六低貴金屬催化劑,可以凈化發動機排出的95%左右的廢氣,填補了國內高性能機動車尾氣凈化催化劑的產業鏈空白。先進的生產技術也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21年該公司產值超5億元。
創新越多,政策支持越多。今年,國家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升至100%,為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注入新動能。
重慶巨科環保有限公司負責人陽浩介紹,今年公司計劃投入研發費用650萬元,因不屬于制造業,按照舊政策,只能以75%的比例加計扣除研發費用,但新政策出臺后,公司可按100%比例加計扣除,預計今年將增加減免24.4萬元企業所得稅,足夠新聘請2名研發人員,讓公司集中力量從專精特新“省隊”向“國家隊”發起沖擊。
重慶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處處長胡睿表示,稅務部門建立完善政策直達快享機制,落實落細支持科技創新稅費優惠政策,為創新市場主體發展賦能添力。數據顯示,2018-2020年度,重慶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戶數由3056戶提升至5660戶,加計扣除額從122.7億元增加到197.1億元。2022年一季度,重慶市11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產值152.68億元,同比增長20.87%。
納稅信用變現,注入資金活水
“用信用換貸款,無抵押利率低,審批簡放款快……”近日,重慶市萬盛經開區稅務局聯合轄區9家銀行舉辦“稅銀互動”線上推介,作為“過來人”的重慶匯航鋁加工有限公司辦稅人員黎彬現場向同行們“安利”了納稅信用貸款。
黎彬介紹,作為生產罐壓型瓦楞板鋁材裝配式吊頂的“專精特新”企業,前不久,公司在大型低溫儲罐吊頂專利推廣中遇到資金缺口。好在憑借良好的納稅信用,公司很快申請到一筆250萬元的無抵押、低利息的貸款。“這筆貸款利息比商貸少2萬多元,及時補上了我們的資金缺口。”黎彬說。
近年來,重慶稅務部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專精特新”企業投入大、回報慢、融資難等痛點,攜手金融機構深化“稅銀互動”,幫助誠信經營企業將納稅信用轉化為信貸信用,為企業注入資金活水。
重慶市靈龍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繼2021年嘗到“稅銀互動”的甜頭后,今年3月又成功續貸了500萬元“云稅貸”。在該公司負責人吳志友看來,保持良好的納稅信用就是公司一項可變現的無形資產。
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重慶稅銀互動項目授信企業戶數9.83萬戶,授信金額559.65億元;有貸戶數5.86萬戶,貸款余額305.35億元。
靠前服務紓困,暢通產銷鏈條
“專精特新”企業專業程度高、技術底子硬,但也需要“引路子”、有銷路。近年來,重慶稅務部門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非接觸精準推送+網格員兜底服務”,助力“專精特新”企業走得快又穩。
“通過稅企互動平臺,不跑路就拿到了無欠稅證明,很方便及時。”重慶市金若管道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勇介紹,今年1月,該公司在外地拓展業務,客戶臨時要求提供稅務部門開具的無欠稅證明。時間緊加上身處外地,陳勇試著通過微信端的稅企互動平臺聯系稅務部門,沒想到稅務人員在確認該企業無欠稅記錄后,很快便為企業出具了證明材料,并將電子掃描件傳給陳勇,公司也順利拿下這筆近1000萬元的訂單。
不僅如此,重慶稅務部門還通過座談、上門問需、連線專訪、電話回訪等方式,靠前了解掌握市場主體所需所盼,精準解決所急所難。“稅務人員上門了解到我們有發票增量的需求,核實我們是A級納稅人后,當天就為我們辦好了發票增量業務。”“專精特新”企業重慶凱成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呂達明說。
“呵護創新、力挺創新,是稅務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稅務部門將通過強化政策輔導、細化服務舉措、優化后續管理、深化協同共治等舉措,幫助“專精特新”企業等創新市場主體用足用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同時進一步降低稅收領域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為重慶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