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最終評定結果確定,動物研究所王強、趙方慶(生科院)兩位研究員獲得資助。
獲此項目資助學者介紹
王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胚胎發育信號轉導研究組組長。獲得“杰青”基金資助項目名稱:胚胎形態發生的分子機制。
1999年山東大學生命科學院畢業,2004年在山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4-2008年在清華大學生物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到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員,2013年任研究員。主要從事胚胎形態發生的分子機制研究,深入探討胚胎如何由一個形態均一的卵裂球發育為具有明顯的頭尾、背腹及左右等不對稱特征的個體。在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Blood、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主流雜志發表多篇研究論文。2006年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后”獎,2012年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3年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2017年獲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十二五”期間優秀成果,2020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擔任《中國實驗動物學報》副主編,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發育生物學分會副會長,中國動物學會斑馬魚分會理事,北京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
趙方慶: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獲得“杰青”基金資助項目名稱:生物信息學。
2006年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在此期間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和“國家海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比較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從事計算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研究工作。2011年任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17年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18年獲得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項目,2020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現任中科院北京生科院科研部副主任、技術平臺部主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專委會副主任。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BMC Evolutionary Biology、Medicine in Microecology和Hereditas等國際學術刊物擔任副主編或編委。主要致力于建立高效的算法模型和實驗技術,探索人體微生物與非編碼RNA的結構組成與變化規律,以期解析它們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關系。在Cell、Gut、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ISME J、Current Biology和Nucleic Acids Res 等刊物上發表通訊作者論文40余篇,平均影響因子超過12,論文總引用次數超過6000次(H-index 38),其中多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連續3年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2017,2018,2019);培養的研究生已有5人次獲得“中科院院長獎”和“中科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于1994年設立,旨在支持45歲以下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國家杰青基金每年受理一次,評審過程十分嚴格,平均資助率不超過10%。20余年來,國家杰青基金已成為我國具有極高標志性和影響力的高端青年科技人才資助項目,是優秀中青年學者成長發展的重要平臺。